实验班
课程体系
由北京大学、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及国内外教育专家联合组成课程研发团队,围绕学校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设计开发北大附属实验学校自主课程体系。参考与借鉴IB国际课程标准和框架,课程理念先进前沿,课程结构科学合理,课程内容丰富多样,课程特色鲜明突出。
课程结构
65%--75%基础课程语文、数学、英语、品格、科学、艺术与体育等
20%--25%拓展课程传统文化、经典阅读、戏剧、STEM、游泳、跨学科主题探究、游学课程等
5%--10%志趣课程元培课程、高端实验室课程、社团活动等
课程特色
学校课程体系完整,从幼儿园到高中系统设计。整体课程设计突出基础性、丰富性、选择性、探究性、综合性和高成长性特点,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课程结构多元,将按照课程价值和功能划分层次和类别。既为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夯实共性的学业基础,又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需要,为不同潜质、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发展的可能性,是一个融合和开放的系统。
课程形态丰富,既有语文、数学、英语等能够满足学生升学要求的学科课程;又有品格、国学、阅读、口才、国际理解、艺术、体育健康等有助于塑造人的品格和能力,成为全面发展的人的素养课程;还有漫步北大、嘉禾探访、游学课程、社团课程等能够传承民族文化和北大精神,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体验课程。
课程内容将继承传统、中西融汇、文理并重。在内容的选取上注重基础性、可接受性与时代感,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富有趣味性、关联性和挑战性,强化应用与体验,让知识的触角尽可能多的联系到学生的经验,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使课程在学生的成长的过程中体现价值,伴随孩子的发展需要不断生成,有助于学生在表达、交流、协作、批判、创造、反思、责任等方面形成良好素养,成为一个“德、才、群、美、体”全面发展的人。
课程实施将目标多元、形式多样,适合不同学生的成长需要。课程类别上有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也有根据个性需要自主选择的课程;教学上立足课堂又将打开课堂,它可以发生在教室内也可以在教室外、可以在图书馆也可以在实验室,可以在校内也可以在校外、可以在国内也可以在国外……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经历和体验,使每一个学生在高质量的完成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之上,可以从丰富的课程学习中尽享中外传统文化的精髓、现代科学的智慧。
国际班
学校秉承国际文凭课程的使命和理念,尤其是国际文凭课程课程所倡导的学年衔接性和贯通性,因此,可以说国际文凭小学项目教学方法是国际文凭中学项目教学方法好的预备项目,而国际文凭中学项目教学方法是DP好的准备项目,DP则是走向世界大学的桥梁。学校在筹备期就取得了DP阶段国际文凭中学项目世界学校的候选资格,而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我们也会积极借鉴国际文凭小学项目和国际文凭中学项目的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同时充分融合国内课程标准的要求。
国际文凭小学项目教学方法:不断培养孩子能够主动地参与到终身学习的旅途中来。
国际文凭小学项目教学方法是什么?
国际文凭小学项目教学方法为3-12岁的学生而设计。该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孩子作为全人的发展,让孩子在课堂上和生活中都成为一个探究者。国际文凭小学项目课程框架是由6个具有全球意义的超学科主题所引领。学生使用6个学科中的学科知识和技能,及超学科技能分别对6大主题进行探究。
国际文凭小学项目教学方法具有很灵活,足以满足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当地课程的需要。同时,它为学生进行下一步国际文凭中学项目(初中项目)理念指导下的学习做充分准备。
国际文凭小学项目教学方法
关注学生的学习,社交和情感的康乐
支持学生独立性的发展,让他们能够为自己的学习负责
帮助并支持学生不断获得对世界的理解,并能够在世界上舒服的生存
帮助学生建立个人价值观,即:不断诠释并发展国际情怀
在国际文凭小学项目教学方法中有6个学科
语言
数学
科学
社会
艺术
个人、社会和体育
书面课程
国际文凭课程-国际文凭小学项目教学方法中有独特也重要的是六大超学科主题。这些主题帮助世界各地的国际文凭课程世界学校把对当地及世界上存在的问题融入到课程之中,帮助学生“超越”学科范围去思考。
我们是谁
我们身处什么时空
我们如何表达自己
世界如何运作
我们如何组织自己
共享地球